Field Notes
BLOG CONTENT

企業經營者該如何預見「變化的常態」

「這杯咖啡,今天味道又有點不同了」

清晨六點半,老派黑膠唱機正播放著 Bill Evans 的〈Waltz for Debby〉,空氣中飄著剛磨好的豆香。我坐在窗邊,凝視著手沖咖啡一滴一滴落下的樣子。這杯咖啡,用的是我平常的豆子、熟悉的手法,但今天喝起來,就是不一樣。也許是氣溫改變了,也許是水質的些微波動——總之,它變了。

產業的生態,其實就像這杯咖啡,即使你以為什麼都沒動,它也正在悄悄改變。

身為品牌顧問,我接觸過各式各樣的產業,有傳產、有新創、有政府合作案,也有 Web3 的實驗品牌。十年前的思維,現在幾乎無用武之地;而三年前的策略,今年也可能需要全面更新。

變動,是市場的特性。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穩穩地站在原地不動,還期望能持續成長。問題是,我們常常沒察覺變動正在發生,或者察覺了,卻不願面對。

「別用昨天的地圖,走今天的路」

有一次,我與一間傳統設備商開會,他們的產品在業界曾經是標準配備,如今卻面臨嚴重的訂單流失。我問董事長:「你們上一次調整產品策略是什麼時候?」

他回我:「大概七八年前吧,當時還有穩定的大客戶支持,所以不太需要動。」

這句話像一聲悶雷打在我心上。

許多企業主習慣將「穩定」視為好事,但在動態市場中,「穩定」有時是對「變化」視而不見的代名詞。產業的演進,往往不會敲鑼打鼓地宣布它要改變,它會靜靜地,透過消費者的行為、競爭者的定價策略、國際法規的轉變,慢慢滲透進你的營運模式中。

舉個例子:實體零售本來是王者,但疫情之後,數位消費模式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購物邏輯;過去靠大通路吃香的品牌,如今被小眾、利基型 DTC 模式擠壓生存空間。你如果還在等「回到正常」,那你可能永遠等不到。

每一個產業都有自己的「週期律」——從萌芽、成長、飽和到衰退。這不代表你會走到死胡同,而是意味著你必須懂得在轉折點提早布局。

提早應變,是一種經營者的直覺與修練

那麼,身為企業主、品牌經營者,你能怎麼做?不是預測未來,而是訓練自己察覺變化的能力

  1. 觀察消費者行為的變化:有沒有出現新的消費模式?年輕族群的選擇依據是什麼?他們在乎什麼價值?
  2. 檢視市場對手的策略轉向:競爭者做了什麼你沒做的事?為什麼他們敢做?
  3. 注意法規、科技、國際局勢的牽動:ESG、AI、區塊鏈、地緣政治,每一項都可能重塑你產業的規則。

但我也知道,資訊很多、變化很快,經營者有時候也會「資訊疲乏」,覺得自己只是眼睜睜地被推著走。因此,建立「預警系統」是關鍵:可以是每月閱讀的產業報告、定期舉辦的跨部門趨勢討論、或是請顧問提供定期觀察簡報。

Otto 桑最後想說的是——

「思考,就像手沖咖啡一樣,慢慢來才能呈現出真正的香氣。」

面對產業變動,我們不能急躁地轉向,也不能麻痺地裝作沒看到。而是要用一種深沈的覺察力,去感知那些微微改變的風向,然後悄悄做準備。這樣,即使暴風雨來`臨,我們也還能優雅地喝完一杯溫熱的咖啡。

Text Link

Otto桑

黑膠收藏家

以獨到的視角剖析市場趨勢、品牌策略與消費者心理,擅長將複雜的行銷概念轉化為易懂又具啟發性的內容。文章風格理性中帶點幽默,如同一隻優雅滑行於資訊洪流中的水獺,不疾不徐,卻總能直擊核心。

看作者其他貼文

其他貼文

藍瓶的品牌視覺幾乎是「設計的減法」教科書等級的設計:純白紙袋、藍色瓶子圖示、空氣感的字距。

這個品牌設計不是在展示工藝,而是用克制在告訴你:我們只做重要的事。

你不需要懂精品豆,才可以走進它。你只需要相信「它懂」。

圖片來源:PR TIMES

...閱讀更多

當老闆的就知道,薪水不是成本的全部。

一個月薪 4 萬的員工,你實際付出的是:
勞健保、獎金、資源、管理時間...

你以為你省了一筆外包合作費,
結果可能花了兩三個員工的成本,去達到一個不夠專業不夠專心的執行。
再用三倍的時間去彌補錯的方向。

做生意,算得出來的都不算貴。時機錯過了,最貴。

請對的人做對的事,是我真心建議企業主該優化的開支。

...閱讀更多

如果咖啡只泡給自己喝,再香也不會有人知道。

想讓世界喝懂你泡的這杯咖啡的價值,就得先學會說別人聽得懂的語言。

品牌不是用來說服,而是用來交流。

品牌建立

...閱讀更多

日本設計常強調「個體服務於團體」的哲學,從建築到制服,視覺設計經常刻意壓低個人風格,以保整體一致性。

也因此,白色可以真正呈現出「團體中個體的消融」這樣的文化精神。

...閱讀更多

有沒有遇過這種與客戶討論設計的狀況?

客戶說:
「我們想要簡單,但不能普通。」
「我們想讓人信任,但不要太嚴肅。」
「要有質感,但不能看起來太高價。」

這種聽起來像自打嘴巴的需求,並不是他們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,而是根本沒找到自己公司卡住的地方到底是什麼的問題。

...閱讀更多

昨日與客戶開會,黃董說:「我們當然知道要投資品牌啊,但現在資源太少,哪來預算做這些?」

等他心情平靜後,我說:「為什麼當資源還充足的時候,沒開始提早做呢?」

「其實不是沒錢投資品牌,而是沒在把握當下啟動品牌的工作。」

「後面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您手上的品牌沒有在市場上展現能量的話,後面公司挑戰會越來越高!」當下直接點出重點。

最後總算決定啟動了,雖然慢了一點,但已經往正確的方向前進!

品牌建立

...閱讀更多

你可能在某些設計師或工地技師的口袋中,看過一種紙質筆記本——
封面厚、內頁格線密、尺寸不大,但看起來很順手好使用。

那是來自美國的經典筆記本品牌「Field Book」。

不是文青品牌,也不是 Moleskine 的兄弟。

設計邏輯很清楚:讓你在任何環境下,都能用筆立即寫下真正重要的事。

設計邏輯,很重要

...閱讀更多

鋼筆不是拿來堆墨水,
是拿來刻劃下你思考過的痕跡。

追求的不是風格,是思考的節奏。
這才是設計的價值。

...閱讀更多

請員工,除了做職責的事情,還可以把他請他掃掃地、跑跑腿...,再怎麼樣他每天也要來打卡上班、在我眼前還看得到。
外包合作,動輒幾十萬,我真的捨不得花,總感覺很不划算。
所以我寧願讓員工辛苦去做不是他的工作,明明是來當小編的,我要他規劃品牌、搞活動、投廣告、分析數據、品牌營運....

我說句實話,外包合作的費用算下來可能不到你員工一年份的成本(薪水、勞健保、勞退),又有經驗專業,還是消磨員工浪費時間你會覺得更少錢更省事?

做生意,最貴的是時間。錯過了,就沒有了。

...閱讀更多

「我們缺曝光」不是一個行銷目標,那只是現象。行銷的工作,是找出為什麼這個品牌不被選擇的原因。
是定位模糊?是價值說不清?還是整體語言對不到目標族群?

更多聲量是廣告的是,你需要的是更準的策略。
能夠被看見的前提,是你有值得被記住的理由。這才是行銷的本事。

...閱讀更多